在开展深化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及保密管理试点工作中,保山市保密局深入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理清思路,剥茧抽丝,从涉密人员确认登记这个总开关入手,从严从细从准开展好工作。
一、统一标准,重新确定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省保密局试点工作安排,保山市保密局下发了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及保密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工作分阶段性来开展。2017年上半年专门针对涉密人员确定工作召开了一次培训会议,全市涉及此项工作的5县(市、区)保密局长、108个市直单位的保密办主任和保密专干参加。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和各地的工作经验,市保密局编印了《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会前发放给参会人员,供参考使用。培训会上,市保密局从以岗定人、分类确定、从严把握的原则出发,详细讲解了涉密岗位确定、涉密人员确定、涉密人员审查三方面内容,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要求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在2016年全市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集中审查的基础上,重新开展确定登记工作,上报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确认登记表。
二、加强沟通,分类指导
涉密人员确认登记表是涉密人员管理的依据和标准,是涉密人员的“户口本”,“进”和“出”都是关系重大,丝毫不得马虎。市保密局要求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如实上报,报送时现场进行审核。有些保密专干不清楚本单位工作中的涉密事项,市保密局及时提供参考书籍,指导保密专干学习本单位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向单位领导汇报后重新上报。上报过程中,有些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担心被确定为涉密人员之后会影响到自己的相关权益,隐瞒不报或者拖延不报,市保密局积极和单位领导进行了沟通协调,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为促进工作落实,保山市保密局深入5县(市、区)和108个市直单位,深入实地了解国家秘密分布情况和密件流转过程,对工作进行现场督促指导。针对有些单位文件流转不规范,涉密工作任务安排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市保密局参照国家保密局和省保密局的文件规定严格区分界定涉密范围和秘密等级,进一步理清岗位职责和上岗人员,在确保机关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同时国家秘密和涉密人员管理规范完善。
县级的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及保密管理一直以来是工作的重点难点,由于各县区之间机构设置不同,保密部门工作认知不同、确定标准不同,往往会出现确定的涉密人员五花八门,大相径庭,而市级保密局在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市直各单位涉密人员分布之前很难对县级的工作提供准确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在县区涉密人员备案登记之前,市保密局组织各县区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一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确定标准,对县区上报的涉密人员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反复琢磨,反复核实,多次修改后,县区的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得到最终确定。
三、严格审查,建立台账
保山市保密局对市直单位上报的涉密岗位及拟定涉密人员进行仔细复核后,交由各单位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进行涉密人员资格审查。这样做既是为了改变以前各单位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履职不到位、过度依赖市保密局的工作状态,也是为了便于以后工作中对涉密人员的管理。
全市的涉密人员资格审查之后,保山市保密局建立起了精确的全市涉密人员信息台账,为下一步备案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年来试点工作的开展,保山市涉密人员的确定逐渐变得规范和准确,单位之间、各县区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逐渐消除了之前漏报瞒报错报的现象。
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是一项探索性和长期性工作,涉密人员确认登记仅仅只是建立了一个台账和目录,更多的工作是以后对涉密人员的日常管理。保山市保密局以全省试点工作为契机,立足边疆保密实际,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涉密人员管理方法,并将在以后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